更新:雖然是破壞性壓縮,但是在編輯的時候不要直接對原始檔案儲存修改,而是用另存新檔的方式儲存。
這樣子的做法就不會對原始造成更進一步的破壞了。
其實RAW也是一樣的道理,原始檔案不編輯,所有的編輯都只存在轉存出來檔案內。
哈囉,大家好
今天的魯蛇要來推廣邪教
叫我傳教蛇(誤~
啊不是啦,是要推廣一下RAW檔這個很神奇的東西
不想看廢話的話可以直接跳到第二段的範例圖那邊喔
先概略介紹一下各種檔案格式
JPEG:一般最常見的圖檔,位元深度8 bit,大概等於250多種顏色,
所以在一些色階變化比較嚴峻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斷斷續續、不連續的狀況。
為一種破壞性壓縮的方式,每經過一次儲存,都會損失一些資料,
經過多次編輯的話,可能會損失到僅剩原本10%的資料
本身沒辦法承受太大量的後製,像是拉亮5個EV,白平衡從2000拉到7000之類的,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色偏
但是方便,易於散佈,因此被廣泛使用在各種社群媒體
RAW(NEF,CR2,DNG):一般稱作原始檔,位元深度通常是12~14 bit之間,
可以重複編輯,而不會影響原本的檔案。
也有人稱他為「數位底片」。
因為本身就只是感光元件接收到的一團電子訊號,沒有經過機身處理過,就直接存檔,就有點像底片曝光完就捲起來的意思。
不過也因為這個關係,所以沒有辦法在電腦上直接開啟(註1),必須多經過一個轉換(沖印)的程序。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後製空間就很大,像是白平衡、銳利度、對比、飽和、所有在相機調控檔中可以設定的,都可以在電腦裡面隨便你調整。
抱歉我發現第一段有一點語無倫次,本蛇還在嘗試、進化當中,希望有一天可以突破層層障礙進化成溫拿
總之感謝各位願意看完第一段的人,第二段將會比較精彩^^
----------------------------------以下第二段---------------------------------------
以下照片皆為原始3600萬畫素大圖,建議各位可以點開來欣賞,會比只看縮圖好很多唷
範例一、白平衡
假設今天你都用自動白平衡,或是手動但是誤判,導致白平衡不準
拍出來長成這個樣子
一整個就是白平衡絕對不對,太黃了
這時你拍的是jpeg ,後製調白平衡偏移
最好大概救成這樣子,我對這比較不熟,也許會有人可以救得更好,不過我就廢嘛😭😭
然後是拍RAW拉回正常白平衡的,整體畫面色調正常多了
範例二、曝光錯誤
隨便講講屁話,像什麼閃光燈忘了閃啊之類的
反正就是曝光太暗了
今天不小心拍成了jpeg ,回家用Lr亂亂拉
就會變成這樣,
暗部拉回來的部分,就顯得非常粗糙,
細節勉強還在,但是顏色非常的奇怪,
基本上已經變成黑白的了
然後是運氣好拍成RAW,回家用Lr拉亮的
相信眼尖的各位一定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差異的
範例三、高光過曝
一般在拍攝時,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從最暗到最亮的部分
大概可以記錄10個EV左右,也就是超過這範圍的,
暗部就會視為全黑,亮部為全白,
而拍攝jpeg 時,因為相機內部處理的關係,
通常僅剩下5個EV左右
應該很多人都有拍過景時出現,
地景夠亮了,天空卻過曝了,或是,
天空ok了,但是地景卻全黑了這種經驗
首先這張是直接拍出來的情況,
可以看的出來天空白成一片,完全沒有層次
接下來是jpeg 用Lr調亮暗部,調暗亮部,在微調整體曝光的,
可以看的出來天空的細節,雖然有出來一點點,
但基本上還是不太優。
這時搬出偉大的RAW檔,
可以看的出來天空的層次更鮮明了一些。
範例四、暗部全黑
為了保留最多的細節,選擇讓暗部稍暗,
因為相機保留暗部細節的能力比亮部好很多,
所以拉亮暗部相對較簡單。
這時使用jpeg 調整亮暗部,及整體曝光
然後是用RAW檔調整出來的
雖然這個的差距比較小,但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差異的
-----------------------第三段、總結---------------------
以上範例一跟二是建立在一開始沒拍好的狀況,
而三跟四,則是jpeg 直出本來就沒有辦法的部分,
可以透過RAW檔的調校,產生出更加出色的圖片
其實最大的好處我認為是可以重複編輯啦,
今天編輯完RAW檔,轉存成,
過了半年,我突然想玩玩這張相片,還是一樣可以把他抓出來重新調整
修圖,都不會對原始檔產生破壞,
但如果今天是拍的話,重複編輯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品質破壞,
因為是一種破壞性的壓縮方式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夠讓各位對RAW檔有更深的了解
期待下次再相見
有什麼問題或是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P.S.以上照篇皆為本蛇蛇自行拍攝,
是花費了很多心力才有的,請不要隨意盜圖喔^^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Windows 10的相片檢視器可以開NEF,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編輯我都是另存新檔,在儲存的時候也能調壓縮比,我都調100%(這樣做就不會再次壓縮了對吧😗😗
B13原本想補充的忘記了哈哈,我記得CR2也可以開 沒記錯的話win 10的相片檢視器好像是把RAW檔的預覽圖抓出來,還滿方便的就是了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一開始的檔案就一經被加工過了 而且壓縮比調100檔案超級肥,都快跟我可愛的RAW檔一樣肥了 會不會壓縮的話,我是不太清楚啦,不過本來就是一種破壞性壓縮的檔案格式
B19一般來講拍下去的瞬間都會先有一團RAW檔 然後會有兩種處理方式,看你怎麼選擇 一、經過機身內部處理成之後存檔(俗稱拍) 二、直接存檔(俗稱拍RAW) 喔對,還有就是手機目前只有少量可以拍 RAW 然後相機的話小DC不一定可以拍RAW 初階的單眼的話可能沒有,或是只有 12 bit的RAW可以拍 再往上的話高階一點的單眼,無反,會有14 bit可以拍 再再再上去的話,中片幅會有16 bit的可以玩😂😂
越看越覺得這圖很爛哈哈 誰叫剛剛趕著出門去,不過我想再給我一天的時間大概也不會好到哪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