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來看看這部神作吧!!
上一篇(4-2)在這🤗🤗
——————————————————————————
哈嘍各位
今天要來解釋「從沒搞懂的化學4-2」的圖了
內容也是很多阿😂😂
不知道各位看不看的下去🤪🤪
可能會有點無聊😅😅
但是我還是怕那些真正想了解問題根本的同學們
上網找了很久卻還是找不到解答😤😤
最後還是決定完整的打出來了
希望各位能夠有收穫🤗🤗
——————————————————————————
這篇先講
有效碰撞頻率、(總)碰撞頻率、有效碰撞分率
首先介紹這三個名詞的定義🤗🤗
(總)碰撞頻率 = 單位時間內碰撞粒子數
有效碰撞頻率 = 單位時間內有效碰撞粒子數
有效碰撞分率 = 有效碰撞頻率 / (總)碰撞頻率
= 有效碰撞粒子數 / 碰撞粒子數
首先,(總)碰撞頻率正比於n√T(n為粒子數,T為溫度,完整公式推導太複雜),這很好思考,粒子數越多,(總)碰撞頻率越高,而溫度越高,粒子運動速度越快,(總)碰撞頻率也會越高,而催化劑並不影響粒子數量和能量,故對(總)碰撞頻率沒有影響。
再來,有效碰撞頻率 ≤ (總)碰撞頻率,因為有效碰撞除了要碰撞以外,也要同時有足夠能量和合適碰撞位置。先講溫度影響,溫度變高,同時增加(總)碰撞頻率和粒子能量,不僅使得更多粒子碰撞,也使更多活化粒子產生(活化粒子是指超越反應最低所需能量的粒子),因而使得有效碰撞頻率升高。再來講催化劑,催化劑唯一改變的一件事,就是將反應最低所需能量降低,使得一些原本能量不夠的粒子也可以成為活化粒子(注意,粒子本身能量並沒有改變,只是反應所需能量降低),因而使得有效碰撞頻率升高。最後講濃度影響,我想這很明顯了,濃度大,(總)碰撞頻率變高,連帶使有效碰撞頻率升高。
最後,有效碰撞分率,是大家最常搞不懂的地方,首先,它的公式是「有效碰撞頻率 / (總)碰撞頻率」,這時大家一定會想:「喔!所以只要能影響有效碰撞頻率或(總)碰撞頻率,不就可以影響有效碰撞分率了嗎?」,這樣判斷只能判別催化劑而已,因為催化劑只會影響有效碰撞頻率,而不影響(總)碰撞頻率,所以絕對會改變有效碰撞分率。但溫度跟濃度是同時影響有效碰撞頻率和(總)碰撞頻率,所以若使有效碰撞頻率和(總)碰撞頻率等比例改變的話,就不影響有效碰撞分率了,沒錯!濃度就是這個模式,那為什麼呢?不急,我先介紹一下「波茲曼動能分佈」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在定溫下,超越反應所需最低能量的粒子數是有「固定比例」的,感覺到了嗎?沒錯,只要定溫不改變動能分佈,且不改變催化劑讓反應所需最低能量保持不變,就會使超越反應所需最低能量的粒子數保持著固定比例,概念可以這樣類比,「假設有一個大球池中的紅白球比例是6:7,若我今天隨機的拿一個桶子撈,桶子中的紅白球比例也應該趨近於6:7」,就好像「根據波茲曼動能分佈,超越反應所需最低能量的粒子數與總粒子數的比例是6:7,而若我將有在碰撞的粒子挑出來,在不考慮碰撞位置的情況下,其中產生有效碰撞的粒子數與總碰撞粒子數的比例也應該趨近於6:7」,這樣有比較瞭解了嗎?也就是說,在定溫且不改變催化劑又不考慮碰撞位置的情況下,有效碰撞分率應該要與波茲曼動能分佈所算出的固定比例相同,所以有效碰撞分率又可以寫成
在不考慮碰撞位置的情況下(很常有人省略這句話)
有效碰撞分率 = 超越低限能的粒子數 / 總粒子數
= 超越低限能圖形面積 / 總圖形面積
就因為如此,即便濃度使得有效碰撞頻率和(總)碰撞頻率增加,也是使它們等比例增加,因為他們兩個的比值,也就是有效碰撞分率,應該要是固定的。那溫度呢?跟上面一樣用波茲曼分佈解,若溫度升高,粒子動能變大,也就導致超越反應最低所需能量的粒子數比例變高,自然使有效碰撞分率提高。一樣的,催化劑也可以用這方法解釋,因為催化劑降低了反應所需最低能量,所以超越反應所需最低能量的粒子數比例變高,有效碰撞分率就提高。
好啦!今天先這樣😂😂
我都懶得排版了😅😅
希望大家不要看到眼睛瞎掉🤪🤪
大家拜拜~
——————————————————————————
(再等等😫😫)
下一篇(4-4)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