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下學期還是什麼時候就要開始在高中以下的校園裡面推動本土語言教育
阿反正我要上大學了應該是搞不到我
我相信大部分地方應該都是推閩南語啦,當然客語跟原住民語應該也是有的,那接下來我要講的這個現象我相信也不只閩南語存在
我自己是在鹿港長大,國中之後就到隔壁彰化市唸書,最後一次接觸閩南語課程已經是國小的事情。我小時候學閩南語的動機是因為我是阿嬤帶大,但是一開始我阿嬤是完全聽不懂國語,所以我只好跟著講台語
說起來也滿頭痛,我阿嬤是芳苑人,講話有帶芳苑的海口腔,我阿公是鹿港人,講的是鹿港腔,所以我兩個腔都聽得懂,講話也是混在一起講,家人也都聽得懂我也沒太在意
直到我接觸到台羅跟台語正字
「我講的好像不是台語而是另一種很像的語言」我每次上台語課都有這種感覺
逼著自己用不熟悉的怪腔怪調看著奇怪的文字拼寫熟悉的語言真的是一件很彆扭的事情,也因為台語本身就是一個以語音傳承為主的語言,我完全不敢考台語檢定,我管他免費還是怎樣,我考了就是不會過
我怎麼覺得這是經歷過國語運動的那一輩在搞國語運動本土化啊?
我覺得,我講的這個腔調是我跟我的故鄉的聯繫,是一種地方感的連結,但,似乎大環境好像想要抹殺這種連結,就跟當初把台語視為方言搞到它快消失一樣
不覺得歷史只是一直在以類似的方式重演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雖然也不關我的事了 但對我來說 無論是閩南語或是客語都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如果是為了學習這些語言 才能和家中長輩們溝通 那應該不需要等到這麼大了才學習這個語言 從小應該就會了 更何況現在許多長輩也都使用國語 如果非必要何必要學 語言的存在意義本來就是為了溝通 如果很難用 很少人用 那就失去了他本來他價值了 一個不好用的東西為什麼要一直保留與學習
匿名
國小老師課本上每一種口音都教欸⋯⋯ 讓小朋友選平常自己在講的,不用說一定要什麼口音 (還是我們老師是個特例?)
小學沒理過閩南語老師,學我從小就會的語言還要另外學奇怪的文字來拼音,現在依然看不懂,還是能拿來進行對話
匿名
語言本來就是一種工具而已 沒人在用被淘汰很正常 不懂這個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強迫別人學習用不到的語言?
匿名
我們學校還有要用手語
匿名
會講但看不懂字就是文盲的定義
但是今天語言不一定要有文字才是語言吧?那在這種狀況下是不是文盲真的不重要,書寫系統跟語言系統可以是脫鉤的,這沒毛病 95年頒布的台語正字出現之前,台語早就存在超過兩個世紀,或許賴和曾經以漢文寫出一些傳統的台語用法,但那也不是現今使用的文字系統,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台語還是順利的被傳承了N個世紀了 我想說的是,我覺得我們不能硬用以文字為主體的思考方式去對待一個以語音為主體的語言 文盲又如何?我倒是可以跟你打賭就算你看得懂台羅跟台語正字你還是不懂鹿港腔、金門腔這些不同地區的台語
匿名
保存語言文化真的沒必要 時代是需要進度的 不是用來回味過去
但說實在台語用到「寫」這項能力的機會真的少之又少吧? 在台灣大部分阿公阿嬤都已經有接受過國小的六年義務教育的狀況下其實寫中文就可以了,如果是再更老一點的阿公阿嬤或是阿祖等級的其實他們很多也已經眼花看不太清楚字了不管寫台語還是國語都一樣 那在語言大宗使用族群都不使用書寫系統的狀況下,這項能力應該就是不被需要的吧? 我講的難聽點,這是不是就是文化部的官員在那邊高潮而已?
匿名
我前陣子原本想說去考閩南語檢定 誰知道他最後一題要羅馬拼音 乾 啊我根本不會 結果我拿不到證書 但其他大題我幾乎全對 而且現實跟人交談根本不會用到拼音
匿名
還是我 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台羅 白話字就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啊 但需要一個統一的規範 不能各說各話
書寫系統上統一我覺得沒問題 但是主要問題是每個字的讀音每個地區本來就不盡相同,如果又變成學校教的在家裡不會講,那就是21世紀國語運動欸 然後再來,那套書寫系統不論是台語正字還是台羅,長輩沒有人看得懂,年輕的大可以寫中文 那,沒有人用的文字系統+硬要統一的讀音,那我還真的寧願把這個語言跟我一起帶進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