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讀中文系的人了解一下
具體實體:研究現實的客體與語言符號的關係(聲音本身無意義)
語言的實體需能指與所指聯結,如只存在一個,則實體化為烏有,成為一種純粹的抽象物
語言實體需劃定界限。在語言的機構中互相對立的,正是這些劃定了界限的實體或單位。
價值之所以能存在取決於兩點(這些東西的價值有待確定):
需能交換一定數量不同的東西
能與同一事物的類似價值相比
詞與某個概念做交換,只能看到其具有某種意義,無法確定其價值,需與相似或對立的詞做對比,才能顯示價值。
語言系統是一系列聲音差別和一系列觀念差別的結合
把一定數量的音響符號和同等數量的思想片段結合則會形成一個價值系統
詩學的基本問題:話語何以能成為藝術作品
詩學的內容是語言藝術同其他藝術和其他語言行為的區別特徵(在文學理論研究中佔主導地位)
一切語言行為都是有目的的
詩學無法脫離語言學
共時:這一時代的文化產品,也涉及文學傳統在這一時代仍保有生命力的部分
歷時:歷史詩學
能指:代表形象的意符
所指:代表概念的意指
發信人(表現功能:態度,希望給人的印象)~語境(指示對象,所指,認知功能,指示功能,交流功能)、信文、接觸、信碼~收信人
發信人發出信文給收信人,信文必須有語境
信碼:發信人與收信人至少部分共有
接觸:發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身體和心理聯繫
信文的區別在於各種功能的不同等級地位,話語的詞語結構首先取決於主導的功能
意動功能:呼格,命令
呼叫功能:建立、繼續、中斷交流,確定信道暢通
對象語言(目的語):說明外在世界
元語言功能(解釋功能):說明語言(喪失即失語症)
詩歌功能:為話語本身而集中注意力於話語(不能只局限於詩歌領域),加強了符號的明顯性,也強化了符號與所述對象的基本對立
第一人稱:抒情詩,強調表現功能
第二人稱:書信,強調呼叫功能
第三人稱:敘事詩,強調交流功能
後設語言可以發揮指示功能
單字(選擇軸):在對應、相似或相反、反義上進行詞語的選擇(現代主義、寫實主義,不斷描繪)
語法(組合軸):以連接為基礎,提供詞語間有效的連接
語法功能(邏輯關係)
詩歌語言將語法癱瘓,讀者需自我還原語言功能
癱瘓:指示功能隱藏,非消滅,而是混亂模糊
隱喻:通過話題的相似性表示(給予多樣性)
轉喻:通過話題的接近性表示(取代原字,但意思接近)
相似:使一切具有部分隱喻
相鄰:使一切具有部分換喻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