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文學批評筆記2
筆記板 2023年3月25日 13:36

文類、文學體裁 作品成為例外,須有前置條件(規則) 例外地位被承認,會轉為新的規則,暢銷或受到批評、關注 體裁來源自其它體裁,一個新體裁為一或多個舊體裁的變形(形式主義) 體裁功能:敘事化,遞進,主題擴散,言語表現(使讀者猶豫,進退兩難) 語言→(制度化)→體裁(得到歷史證實的話語特性系統,自我意識的參雜)→其它體裁 並非所有語言行為皆能產生文學,但社會群體會選擇盡可能符合其意識形態的行為並使之系統化 語言行為(表現方式)的不同也是體裁間的差異(放到階級上尤為明顯) 文學處音樂(語言構成節奏)和繪畫(模式,有寓意的符號體系)的兩端 作品的敘述→文學的節奏→領會其文字結構和所含意義→模式 先聽取或讀一段敘述,看到作者的模式後,才能看到其用意 意圖僅供參考 體驗和詩永不相當 文學作品=語言系統(無法完全理解,但存在某種決定性結構) 古代中國批評→鑑賞論→知音論(主觀評斷) 恰當的讀者→提供保護(作品詮釋)→得到保存 閱讀使作品存在 作品的生命(存在於讀者的具體化,讀者須有一定的認知→讀者的具體化形式客體)→讀者(文本策略)→形上學體驗→審美經驗→具體化→時代不同所生的侷限 具體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據相關批評家的判斷,讀者的經驗以及(審美客體)一件藝術品對其他作品的影響來重建這件藝術品的歷史 絕對存在於相對之中 在標準與價值之外任何結構都不存在,對藝術品的認識即是價值的一種判斷。並非鼓勵任意解釋,而是從不同的觀點(可被界定)去認識客體 文本策略:對讀者的篩選 作者原意(意圖)論 作者已死論(為何舉例仍提作者名字?著作權問題?) 作者經驗投射 客觀對應論 在複合性書寫中,一切在於分清而非破解什麼 作者為限制條件:阻止自由發揮,無限發散。用以標明人們懼怕意義膨脹形式的意識形態形象(最後一道防線,不能過度擴張) 意圖謬誤:作者與讀者的期待有所違背


  回文

全部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快來搶頭香!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筆記 文學批評筆記2

文類、文學體裁 作品成為例外,須有前置條件(規則) 例外地位被承認,會轉為新的規則,暢銷或受到批評、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